癌症

淋巴腺癌中醫治療

現在位置:首頁 > 淋巴腺癌

淋巴腺癌的成因

淋巴腺癌發生原因與感染因子及先天免疫系統缺陷有關,還有因營養不良或慢性胸膜炎及後天免疫系統受損也是致病原因。

淋巴腺癌的症狀

基本上為無痛型淋巴結腫大,常見於頸部和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,及膈上出現淋巴結腫大,並容易向外擴散,主要部位如胃腸道、口腔、皮膚、骨、睪丸等處,併發症狀常出現有發熱、夜間盜汗、體重下降、脾臟肝臟明顯增大等現像。

晚期病人因縱膈淋巴結增大,引起上腔靜脈阻塞,癌瘤擴大生長在硬膜外時可出現壓迫脊髓的症狀,容易影響骨髓造血功能不全,併發進行性貧血及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減少。

中醫改善淋巴腺癌常用中草藥驗方

山防風、山慈菇、當歸、生熟地、忍冬藤、海藻、昆布、連翹、草河車、白花蛇舌草、半邊蓮、虎杖、水紅花子等藥水煎服。

免責聲明:療程效果因人而異,不保證結果絕對相同

淋巴腺癌中醫經驗

女士56歲,頸部淋巴結腫大,醫院診斷為淋巴網狀細胞肉瘤,經放療15天,白血球降至3000,停止放療腫塊未改善,經人介紹改服中藥,以山防風、山慈菇、當歸、生熟地、忍冬藤、海藻、昆布、連翹、草河車、白花蛇舌草、半邊蓮、虎杖、水紅花子、天冬鱉甲、山防風等藥,服用30劑症狀改善,加龜板、黃耆續服60帖腫塊消失症狀穩定。

淋巴癌醫案參考

淋巴癌化療併中藥改善


女性57歲,102年2月19日初診,於年初時,發現右側腋下有腫塊,約1.5cmX1.0cm大小,腫塊疼痛,無膿像徵,無發熱,經超音波檢測,雙側淋巴結腫大,(可見多個軟組織結節影,右側最大直徑約1.3cm,左側直徑約0.6cm),進行淋巴結病理切片檢查,結果發現:非霍奇金淋巴瘤,B細胞套細胞淋巴瘤型,現狀:神清精神倦怠,煩躁易怒,自覺咽中有痰感,口乾口苦,胃納欠佳,夜寐尚安,大便乾結,小便正常,舌質黯淡,苔白膩,脈弦滑。中醫辨症屬於氣鬱痰結,治以疏肝解鬱,化痰散結。

處方用藥:柴胡、莪朮、當歸、浙貝母、昆布、連翹、赤芍、白芍、青皮、陳皮、製半夏、厚樸、蘇梗、生甘草、生炒薏苡仁、生牡蠣、貓爪草、夏枯草、紅花、穿山甲、茯苓、生白朮等藥水煎服7劑。

複診:症狀有改善,因患者同時接受化療6個療程,身體虛弱,疲乏無力,口乾口苦,偶咳嗽,胃納欠佳,大小便正常,舌赤苔薄白,脈細弱,因化療殺傷癌細胞,同時傷到正氣,以溫補氣血,健脾和胃,滋補肝腎。

處方用藥:當歸、炙黃耆、熟地黃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赤芍、白芍、夏枯草、炙鱉甲、半支蓮、薏苡仁、太子蔘、豬苓、茯苓、白朮、貓爪草、橘紅、橘絡、炒穀芽、炒麥芽、炙甘草等藥繼續服用,複診時隨症加減病情穩定。

淋巴癌未接受化放療中藥經驗

男性82歲,101年12月6日初診,一年前自覺發現右側腋下出現腫塊,約0.5 cm X1.0 cm大小,無疼痛未予重視,一個月前,發現腫塊突然腫大,約1.5 cm X2.0 cm,輕壓痛感,鎖骨右側鎖骨上窩可及一大小約1.0 cm X1.0 cm腫塊物,至醫院超音波檢查:右側腋窩淋巴結腫大,約1.5 cmX1.7 cm,右側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約0.9 cmX0.7 cm,進行病理切片檢查,非霍奇金淋巴瘤,診斷為多型T細胞淋巴瘤,因考慮其年事已高,且合併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,未接受化放療。

現狀:咳嗽頻作,痰黃質黏,頭暈目眩,大便乾結,右側腋下腫大淋巴結壓痛,舌赤苔黃膩,脈細滑數,中醫辨症屬於痰瘀互結型,治以活血化痰,軟堅散結。

處方用藥:南沙蔘、北沙蔘、浙貝母、三葉青、當歸、紅花、山甲、川芎、赤芍、延胡索、乾蟾皮、昆布、夏枯草、白花蛇舌草、生黃耆、靈芝、鮮蘆根、金瓜蔞、前胡、生炒薏苡仁、炒穀芽、炒麥芽、豬苓、茯苓、生甘草等藥水煎服7劑。

複診:症狀好轉隧症加減繼續服藥3個月,病情穩定。

淋巴癌放療併中藥經驗

女性65歲,102年1月20日初診,霍奇金淋巴瘤放療2個月後,現狀:形體消瘦,口乾咽燥,時有頭暈,兩脅疼痛,腰膝酸軟,左鎖骨上可見乒乓球大小淋巴結腫大,質韌推之不移,舌赤少苔,脈細數。中醫辨症屬於肝腎虧虛,治以滋補肝腎,軟堅散結。


處方用藥:白花蛇舌草、山慈菇、夏枯草、豬苓、茯苓、徐長卿、山茱萸、生炒薏苡仁、焦山楂、生地黃、製元胡、熟地黃、枸杞子、天花粉、玄蔘、麥冬、女貞子、炒穀芽、炒麥芽、炙甘草等藥水煎服7劑。
複診:症狀均有好轉,繼續隨症加減要服用3個月,病情穩定。